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18岁讲5国语言的美国高中生会做怎样的人生抉择?

美国咨询 2020-10-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美企业峰会 Author 沈群


前言

这是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的旅行。几天的时间和我侄子在一起,我的心情始终不能平静。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十八岁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思维?能有这样的实践?能有这般争分夺,只争朝夕的人生规划?没有任何外界的逼迫,考学的压力,家长的指令,全凭源自于他内心的动力,他就可以日常生活中做出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抉择?

这是美国一个普通的中国二代移民。他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他从美国普通的公立中学毕业,他和妈妈一起信基督教。但是在他还未走进大学校门时,他的心就已经装满了这个世界。他还远没有走上社会,但前程就已不可限量。




记得在他15岁时,他就立志要学好五种语言,你觉得他是不是疯了?

当时我觉得也不必太当真——这不过是少年轻狂一时冲动,过两年他就会知难而退了。

如今三年已过,他已经熟练掌握三门语言,且第四第五门也已可以和母语的人自如交流,词汇量还在突飞猛进,谁还会觉得他当年是一时冲动?

不错,他就是我的侄子沈宇晨。其实我一直认为他这种花无数时间学习五种语言的选择很不对。更明确一点说那就是浪费生命。因为在我看来任何一种语言都足够你花一生的时间学习。我这一生不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出身于一个中文世家,在国内学了最好的大学的最好的语言专业——北京大学中文系。而在26岁的年纪又开始把英语从头学起,因为要赴美留学深造。而在中学时我已经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学习阿拉伯语。到头来我所有还剩下的阿语能力就是几句简单的问候。就像现在很多美国人讲中文一样。说完“你好”就只能说“再见”了,因为一共就会这两个词。

我对宇晨说:“你花这么多时间学外语没用。因为科技的发展很快就可以使语言翻译同步。你只需带个装芯片的耳机,说什么语言都可以自动转换。”

他说:“不是。我学语言不是为了能够翻译,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

——好吧。我心说这也就是一种好听的说法罢了,真想了解一种文化,不是有更快更直接的方式?

日前我们决定全家出行度假,而且带上这个喜欢家庭生活,喜欢到处旅游的00后侄子。于是就发生了一路让我瞠目结舌的事情。令我不得不反思中美教育的差异,反思必定属于各自年青人的两国的未来。

出行前,我跟他很自然地商议从出家门到机场前来我家来集合的时间。他说不用了,我们在机场见面就可以。

“那谁送你去机场?”

“我自己做Metro (洛杉矶的轻轨)。”

“什么?”我在洛杉矶定居28年了,还从来没有听说一个人坐公交去机场。

“你放心吧,我知道怎么坐。”他肯定地点点头,脸上是不容质疑的神情。

果然,我们如约在机场见面,我问他:“花了多少时间?”

他神情严肃地说:“一个小时二十分钟。”

“嗐!”我有些慎怪。

“但是值得。”他说。

因为要赶飞机,我就没在跟他争辩。


一到温哥华的酒店,已在等候的朋友把我们带到大堂吧喝咖啡。宇晨拿过菜单看了一下,直接点了一道芝士土豆泥,服务生端上来后,他就让我们大家都尝一尝。我和朋友都不想吃,因为我们知道很快就要吃到美味的中餐。但对宇晨这种自作主张的做法我心里有些不快——为什么不问一下我们然后再点。但随即听他跟我妈和老婆介绍说这里的土豆泥是一种地道的法式的烹饪,在美国很难吃到,我便没再说什么。

等到付账时我朋友突然发现宇晨要为这道小吃买单,便过去说:“这怎么可以!?”

宇晨坚定地说:“这个应该我买单。因为是我要点的,而且你们也都没吃。”

我没插话,但对他这种处理方式心中有些意外,也有些赞许。

之后,朋友请我一家吃饭,因为我们已多年不见,所以边吃边聊一下过了两个多小时。宇晨便过来问我:“大大,你能不能告诉我你这一行所有和朋友用餐的计划?”

我说:“你要干什么?”

他说:“我要规划一下我的时间。”接着他又说:“你们在这里说话,我现在可以出去一下吗?”

我说:“你要去哪?要多长时间?”

他说:“三十分钟就够了。”

果然,三十分钟后他回到了饭桌上。他很满足的说:“我刚才去了一趟市中心。坐的Skytrain(温哥华当地的一种轨道公交)。”

——这让我心中暗暗吃惊。


晚饭又是当地的朋友请客,席间自然形成大人和大人聊天,孩子和孩子聊天。突然,我朋友的孩子惊讶地叫道:“妈,你看宇晨他有这个!”

我们都扭头看去,只见宇晨手中拿一张温哥华地区的公交一卡通。这是第一次来到温哥华的侄子在落地几个小时之内做的事。

他说:“我试过了,你们温哥华的公交系统比洛杉矶要好。”

 

晚饭后回酒店的路上,我有机会和侄子聊天,“秋季开学你就是一个大学生了,你想没想过毕业以后最想做的是什么?”

他说:“想过。我想改变美国的公交系统。这是我能影响这个社会的最好的事情。”

——我这才恍然大悟,他在每一个城市都争分夺秒地去体验公共交通,原来是为了他心中的梦想!

后来他又补充说:“我属于一个新时代的城市青年(urban youth),我们不认为开车是一种好的交通选择。堵车,停车,还造成污染。人人开车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我们希望的是代表未来的轨道交通。”

——我真没想到他是这个理念!要知道他是刚刚被家里允许独自开车,并且父母还给他买了一辆全新的小丰田。这是人生最狂热要开车的时刻!

第二天我们的旅游计划是去维多利亚。一上车我就分配起职责:“宇晨,我今天负责开车,你负责导航。”

“好!”他爽快地答应了。并在手中不停地拨动着手机。

车一开动,我发现他GPS发出的不是英语。我说:“这让我怎么听?”

他说:“你不用听,这是法语导航,我听完给你翻成中文,你按我的中文指令开就行了。”

——这就是他自学外语的方式。一路上看着英文的路标,听着法语的导航,再给我口头翻着汉语。

 

一路上他补充说:“今天我讲中文已经是很犯罪了。因为今天是我的法语日,我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只能说法语的。”

啊?——“你是五种语言每天必须讲一种吗?”

“是四种外语轮流。英语是母语就不用了。剩下一周七天只有一天是汉语,因为平时家中讲汉语的时间也挺多。星期一是汉语,星期二是法语,星期三是德语,星期四是意大利语,剩下三天再分别来一遍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

——我真的震惊了!这就是他三年学五门语言的秘籍。你觉得他是说说而已,但他却没有一天放松过。后来我也才又了解到,他的GPS导航从来没有中英文,而是法、德、意语轮流。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种方式学习外语。在西雅图著名旅游景点太空针上,他发现了一个法国母语说话的游客,就不失时机地与他对话,一直讲了快二十分钟的法语,最后那人才惊讶地发现这个中国脸的小伙子一口流利的法语完全是在加州自学的。

 

从这时起,我已经建立起充分的好奇心了解我这个侄子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普通美国公立中学的毕业生,还没有跨入大学的校门,但他一系列生活的选择已经如此与众不同。

 

等我们来到维多利亚岛上,我问他:“时间有限,这里你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

他说:“Downtown (市中心)。”

“为什么?”

“那里有一个历史博物馆。”

——不错,那是一个早年印地安人文化的历史博物馆。来这里旅游的100个人中恐怕99个都不会把时间花在这里。

 

“这里完后你还想去什么地方?”

他说:“有一个古堡,我想去那里看看。”

“为什么?”我这样问他是因为在此前的旅游攻略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跟我说过这个地方。

他说:“因为这是美洲西北地区最古老的一个建筑。”

当我们一路开车过去的路上,他说:“在这个古堡我用三种语言给你们解说吧,说英文是为了帮东玲提高英语;说中文是为了让奶奶听懂,说法语是可以给哈哈些法语的感觉。” 

他的言行举止不禁让我想到一位朋友说的著名的话——“中国的孩子总是在比较你有什么,我有什么。其实也不是真的他有,而是他爸爸有什么,或者他家有什么,而美国的优秀的孩子有些虽然是非常有钱的富二代、三代甚至五代,但他们从来不比较自己拥有什么,而是在比较你在做什么,我在做什么。”


我觉得未来的工作适合我侄子的职位只有一个,那就是联合国秘书长。这并不是因为他会讲五种语言(联合国秘书长一职要求必须会讲英语和法语),也不是因为他已身体力行地通过语言去了解这世界上大不相同的五种文化,最关键的一点是他在只争朝夕地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世界。如果你不信,就听一听接下来发生的更加令人膛目结舌的事情。

在去维多利亚的渡轮上,奶奶看到他又点了那道芝士加薯条,就问他:“你怎么一个劲吃的这个东西呢,很奇怪。”

他立刻认真地瞪起了眼睛,冲着奶奶说:“你怎么能说吃这个东西很奇怪!这是加拿大人每天都在吃的东西!我觉得你们亚洲人这种思维才很奇怪!”

——这番话真让我吃惊!他才十八岁啊,这种“政治正确”怎么竟然浸透到骨髓中了!反映的如此迅速甚至本能。

奶奶到是没生气,接着问他:“那你喜欢吃吗?”

他的回答更令人惊讶—“我第一次吃也不喜欢,但是第二次就喜欢了!”

接着还有更让我们都意想不到的—“我现在选择吃的东西不是根据我喜欢不喜欢,而是根据这种食品是不是这个文化的典型食品。如果是,哪怕我第一次并不喜欢,我也愿意尝试。而我发现很多的时候我习惯了就喜欢了。当然当一种食品在一种文化中人们都喜欢的时候,它背后也就一定有它的原因。这是我要想的。就像我初到欧洲看到他们都喜欢喝苏打水,我就开始尝试,我发现最初我并不喜欢,可是后来喝多了我也就喜欢了。”

——我的妈!才刚刚中学毕业的年纪,生活中每天的选择就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我不由得想到了这样一个现实——我们让孩子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都是为了未来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但是当他们一旦走上这个正确的方向时,我们却发现他想要的並非是改变他们自己未来的生活,而是要改变这个世界。 

到这一步,不管你是喜悦,还是担忧,都已不再有用,因为他这一切已不可逆转。

 

在开回温哥华的路上,我们一家人又都回到车内的交流。“来点Music吧”——老婆想调剂一下气氛,也想让儿子哈哈嗨一会儿。

我又加上一句:“不让你老“犯罪”,今天是你的法语日,你就给我们放一首你喜欢的法语歌吧!”

“好,那我就给你们边放边唱!”说话间他按动手机,音乐起时宇晨已经放声歌唱。只见他脸涨得通红,他那法语的发音在原唱的映衬下甚是地道。 

后听他介绍才知道,这首他现在最喜欢的法语歌出自Eurovision (相当于“欧洲好声音”的电视赛。讲述的是一个为了逃离战乱的家乡,冒险偷渡地中海来法国的幸存的婴儿的故事。歌名就是这个孩子的名字叫“慈悲”。

歌词大意是:

出生在这个清晨

我的名字叫慈悲

在海的中央

在两个国家之间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妈妈在怀我八个半月的时候

做了这个选择—

我们离开了战乱的家乡

她是对的

因为我们没有任何可以丢失的

除了生命 

如果我能够活过来

我就要活十万年

……

宇晨那低沉的男中音在车中震响。我看着他那忘情的样子,止不住一阵感悟——是什么样的教育锻造出这样一颗十八岁的心?

在这个每天滚动的地球上,现在生活着七十多亿人,他们是如此的不同——有的人的心里只有他自己,有的人心里装着他的家,有的人心里装的是国家,有的人心里装的是全世界!

当我们这趟家庭旅行临近结束时,宇晨认真地对我说:“大大,你知道我现在的目标吗?是掌握十门语言。”

我能说什么?我想起了三年前他说的立志学好五门语言的情景。而现在他的神情只比那时更坚定。

沈群

尼森国际咨询

如果您对美国留学方面有疑惑,可随时联系我们。

电话:010-58930037/38/39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